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情研究 >> 正文

关于在雅安试点推行“山长制”的建议

 【发布日期:17-09-23】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365备用网址是多少  雅安行政学院


一、背景

案例一:20176246时左右,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河道堵塞2公里,垮塌方量无法估算,40余户100余人被掩埋,令人悲痛。

案例二:2017720日,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对外公布。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大规模的探矿、采矿活动,造成保护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污染治理设施缺乏,偷排偷放现象屡禁不止。

案例三:2017725日下午,因强降雨,宝兴县灵关镇大沟村发生山洪灾害和泥石流,场面惊心,受威胁群众600余人被安全转移,所幸无人员伤亡,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切和关注。

二、剖析

以上三则案例突显了山区地质灾害防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雅安地理环境特殊。地处扬子准地台与甘孜松潘地槽褶皱系的接合部,跨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地震活动带。邛崃山、大雪山伸入市域,境内西北有二郎山、夹金山,东南有大相岭、小相岭,地处丘陵向高山过渡地带。

雅安两次强震叠加。从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到2013年的“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年之内,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地震带来的往往是深度的岩体损伤,属于深层的“内伤”,绝非表面的“皮肤病”。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裴向军教授曾分析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地质灾害,认为发生地处于松坪沟断层,历史上地震频发,包括1933年叠溪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1933年叠溪地震对当地的影响超过汶川地震,几次地震造成当地岩体的深度内伤。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许强教授认为,几次大地震与茂县这次发生的山体高位垮塌都有直接关系。汶川地震造成山体震裂松动,一旦降雨,就会诱发地灾;同时加上当地山高,导致高层放大效应(鞭梢效应),即山顶部分因为地震的变形会更大,就像鞭子的末梢一样。许强教授曾指出:“强震具有长期效应,一场大地震往往影响数十年,比如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的影响是60年。汶川地震只过去了9年,我们必须做好长期防灾的准备。”对比茂县的案例,我市山区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不容忽视、不可忽视、不能忽视。两次强震对于雅安山体造成的震裂松动,山体稳定性下降,遇到降雨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加之雅安多雨,有“天漏”之称,因降雨诱发山体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存在,在汛期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故此对于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和防范应该摆在突出位置,不可松懈。从市国土资源局获悉,全市滑坡、泥石流、危岩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624处,可谓点多面广,责任巨大。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现、监测、预警和防治,确保避险至关重要。据新闻报道,2013年以来,四川省积极推动建立五大防灾机制——强化隐患发现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主动预防避让机制、培训演练与应急抢险机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机制,已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87起,避免了逾3万名群众可能的因灾伤亡。强化这五大机制落实到人,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灾害。

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当前,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入手,着力推进全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成效卓著。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启动,其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雅安已成为四川境内核心区,宝兴县90%以上国土面积已经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愈益突显。影响雅安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因素众多,个别企业地下开采矿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矿柱、煤柱不按规定留足甚至被回采,造成边坡失稳、地表裂缝、山体崩塌;山体地质灾害的防范、矿产资源的开发,水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林区周边企业排放的管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建议

为了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就必须统筹抓好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森林资源管护发展,确保每座山都有专人负责,负责组织领导相应山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每座山都有一名山长。配套实施“山长制”“河长制”,让“山长”管山,“河长”治水,能够形成山水同治,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为此,建议在全市试点推行“山长制”,为建设美丽雅安保驾护航。

(一)设立多级山长,重在基层落实。以山系、山脉、山岭属地区域确定山长层级,按照“一山一长”的原则,建立市、县区、乡镇、村、组多级“山长制”。乡镇一级,可由乡长或分管副乡镇长担任山长,国土所、林业站、环保站或行政村主要干部担任副山长;地跨村民小组的山,由行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或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山长;村民小组区域内的山,由村民小组长或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山长。基层山长的选任重在基层落实,可从护林员、安监员、国土员、乡村组干部或热心的党员、群众中,选任责任心强、熟悉当地山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身体素质良好,扎根山区的同志担任山长。

(二)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巡山执勤。山长要忠于职守,巡山执勤,记好巡山日志。其工作职责包括:一是监测本地山体地质灾害隐患;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比如周边企业偷排偷放等。三是及时阻止私自开山采矿、乱采滥挖的发生;四是做好辖区森林防火、封山育林、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五是制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制止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六是保护动植物种,制止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

(三)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督查。制定《“山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将“山长制”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和林业、国土、安监、环保、农业、公安等相关部门目标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有关成员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山长制”工作、森林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奖励;同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的,严格追究责任,并通报批评;对严重失职的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健全完善山长、河长相融的工作机制,加强横向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互促共赢、全民参与的山林、河湖环境治理、保护、发展格局。借鉴森林防火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县区和乡镇的“山长制”联席会议、问题督办和信息通报制度。联席会议由山长负责牵头召开,及时研究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等重点难点问题,对相关事项实行日常、专项、重点督办;在每个县区设立“山长制”办公室,建立信息专报制度、政务信息简报制度,发布“山长制”工作信息,通报典型案例。

(五)统筹安排资金,保障必要经费。山长可兼职担任,地方政府应给予一定补助。“山长制”专项经费应列入基层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统筹森林管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等资金,做到精准使用。同时,积极申报林业、环保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和环境保护的投入。针对山区护林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和基层干部报酬不高的现实,整合力量,统筹资金,把人留住,把事做实。如有的天保工程护林员,同时也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汛期以监测隐患为主,非汛期以森林管护、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为主。

(六)加强宣传引导,推广典型经验。在全市林区主要山口路口、重点地段或醒目地方设置森林管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标志、山长公示牌,标明山林范围面积、姓名职务、主要职责和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志,增强群众安全意识。鼓励各区县、乡镇和相关部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推行山长制情况的跟踪调研,总结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好举措、好政策。